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髦帽貿貓

貓貓貌毛,卯髦帽貿貓。髦帽犛毛茂蟊,矛錨蟊。犛毛貌茅,貓貓卯茅,貓毛犛毛茅袤。貓帽犛帽,懋髦貓。

有人想挑戰一下翻譯的嗎?

這段怪文的產生是因為Gene傳了篇" 季姬擊雞記"給我看,詳見:http://chitekim.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_19.html

但是ㄇㄠ這個發音可以用的字太少了,不太好作文 :(

話說回來我應該要忙著打包行李,為什麼會有閒工夫在這裡作怪文阿.....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颱風天的情思










2008年的第四天。今年有個不尋常的開頭。昨天夜裡開始颳起大風,伴隨著不停些的雨。入睡前躺在床上聽到窗無傳來呼呼的風聲與淅瀝瀝的雨聲,彷彿多少個夜晚置身於台灣的颱風夜,很有家鄉的味道。

早上醒來,習慣性撥了電燈開關,電燈卻沒有反應,房裡只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透進來的一點點光亮。打開房門才知道原來是停電了!這個事實卻讓我興奮不已!『停電的颱風夜』這樣的經驗對台灣長大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停電的颱風夜是充滿樂趣且溫馨的:爸媽會摸黑到五斗櫃的抽屜裡找出蠟燭 (是很中國傳統式的那種大紅色長蠟燭)與火柴,嘶的一聲劃亮火柴頭,再一一點燃數根蠟燭。火光映照著圍繞在一起的家人的臉龐,心頭會忽然一陣暖,好像天天相處的家人從來沒有那麼接近過。因為燭光微弱,一家人行動都得一起,一起去上廁所,一起去喝水。世界突然縮小到了燭光可及的範圍內,人的心也變得簡單而溫暖了。

於是在這個停電的颱風日早晨,我開心地翻出家裡所有的蠟燭 (幸好愛搞氣氛的我家裡手電筒一個都沒有,蠟燭倒是有很多存貨) 一一點燃,浴室放一個,廚房放兩個,客廳兩個,餐桌上一個。圓形的浮水蠟燭也在水裡及玻璃盆上倒映出美麗的火光。幸而家裡的爐台是使用瓦斯而非電力,在點火槍的幫忙下順利點著了爐火,我們才有熱騰騰的咖啡與味噌湯可以享用。第一次,早餐是在熱氣氤氳的白煙裡就著燭光吃完的。雖不在野地卻有露營的感覺,很簡單,卻很珍惜。
我就是著迷於這樣簡單卻深刻的感動。
唾手可及的事物,總是輕易就淹沒在記憶的洪流裡。簡單的生活,反而才能帶來富足的心靈。

停電的時候,沒有電視,沒有音響,沒有網路,甚至沒有冰箱和熱水壺所發出的一丁點微細的嗚嗚聲,世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安靜。耳裡聽到的只有屬於大自然的風聲、雨聲、樹葉搖曳的聲音。心,也跟著恬然安靜下來。

望著窗外,我怔怔的想著,我們生活周遭每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保護我們免受風吹雨打的房屋與窗戶,彈指就來的光與電,印刷精美的月曆,弧度優美的床頭木板,這些都是人類科技文明數千年來累積而成的結果。有哪一樣是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可以獨立複製完成的呢?我們甚且不瞭解,或只是粗略瞭解這些事物現象背後的運作原理。從樹木到形狀優美的床頭板,需要經過伐木、切割、黏合、表面加工、上漆等過程。而這些過程又需要各式各樣的工具。這些工具又是怎樣完成的呢?這樣一想,活在21世紀的確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阿!我們是被寵壞的一代,被包裹在華麗舒適的泡泡中。

然而,忙碌的生活形態並不允許我們有太多時間對世界與生命做這樣的反思。我們將時間與精力投入鑽牛角尖的研究題目中,或任寶貴的時光流逝在無意義的電視節目或網路瀏覽中,把生活的詩意與旨趣放逐到心靈的邊疆。於是日復一日相同的生活,卻沒有幾個片刻,可以在漫長的生命裡留下值得記憶的火花。

一直很喜歡余德慧的著作。他的文字溫婉清淺,卻很能貼近人心的最深處。在他的『生命史學』裡有這麼一段:

"如果我們翻一翻幾百年前的文字,會發現中國的文字歷史裡有許多詩歌吟唱,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這詩人的快樂似乎令人費解,為什麼傳統的文字營造者願意創作這些詩歌,而我們又醉心於什麼?"
又如同他所描述的:

"坐在山裡,看著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著,水面的紋路不斷變換著,枯葉在水面上打轉,薄霧在林間,如雲氣地飄在樹葉上。如此把自己放在一片嵐氣之間,望著溪水,作為後工業時代的子民,我們感受到『世界的失去』,與自然之間的對話,似乎在工業技術興起之後,戞然停止。"


單純的快樂,常常來自於心靈與自然的共鳴,只消那一剎那,你嘴角泛起了會心的微笑。大自然的美,風火水土,自有其撼動人心的力量,而我們唯一必須做的,只是允許自己放慢腳步,敞開心房,然後靜靜地等待,等待無可言喻的感動將你充滿。